天津宜借力“互聯網+”推動三大領域創新創業
導語:當前天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應充分借力“互聯網+”技術紅利,立足多領域比較優勢和產業特征,著重推動數據創業、電商創業以及傳統企業二次創業。
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降低了創業者的技術壁壘、創業門檻和創業成本,“互聯網+”條件下的創新創業前景可期。有關專家認為,當前天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應充分借力“互聯網+”技術紅利,立足多領域比較優勢和產業特征,著重推動數據創業、電商創業以及傳統企業二次創業。
借力“超算”推動“數據創業”
互聯網時代信息量的幾何級猛增,產生了海量數據存儲、分析、運營和管理需求,由此帶來了“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的迅猛發展,并成為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
當前“互聯網+”創新創業的熱情迸發,也帶來了數據產業市場空間的顯著拓展。由此,“超級計算”能力,也將前所未有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源動力。
憑借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天津已成為國內超級計算行業的發展高地。
記者采訪了解到,從2009年12月開始運營至2014年底,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已為全國200余家重點用戶提供了高質量的高性能計算服務,用戶包括國家海洋局、天津財政局、華大基因等各行各業,廣闊的應用前景已現端倪。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天津搶抓“互聯網+”創新創業機遇,宜借力“超算”優勢推動“數據創業”。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互聯網與創新中心主任王金杰認為,憑借優勢明顯的超算能力,天津宜構建大數據交易所,謀求與大型國內外互聯網公司合作,構建國際化的大數據資源池,開設大數據清洗建模分析服務、定向采購服務、平臺技術開發、數據價值標準與評估機制等,以此推動大數據企業落戶天津,助推傳統企業以大數據應用為抓手實施二次創業,形成從“數據存儲-數據評估-數據交易-數據服務”的大數據產業鏈。
另一方面,天津宜及早建設“云系統平臺”,匯集電子政務、智能交通、工業數據、食品安全、智慧旅游、環境保護、外貿出口等方面數據,以更具價值的信息資源,吸引創新創業企業落戶和集聚。
因地制宜發展“電商創業”
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勇立潮頭、取得巨大成功,但“電商創業”仍然方興未艾、機遇頻現,已成為各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重大發展戰略。
在“電商創業”浪潮中,天津也具備發展條件。記者采訪了解到,位于武清區的天津物流園,目前已吸引阿里巴巴、亞馬遜、唯品會等中國電商20強企業全部進駐,電子商務及相關產業營業額突破620億元,初步形成了京津區域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電商企業基地。
專家分析認為,天津宜進一步做大做強電子商務產業,因地制宜鼓勵“電商創業”,著力在濱海新區發展跨境電商,在武清、薊縣等地發展農村電商、輕工電商。
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作為國家戰略,近十年來取得快速發展,并再次成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獲批探索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專家認為,天津宜結合自由貿易區政策與國家“互聯網+”戰略,依托天津港保稅區等4個跨境電子商務創新試驗區,抓住跨境電商“長供應鏈”和“國際標準”兩大特點,吸引跨境電商的龍頭企業、平臺企業,打通進口和出口跨境電商通道,降低創業者的進入門檻。
王金杰認為,當前天津宜加強政府在信用服務、安全認證、規范標準、教育培訓、現代物流等方面的建設,在武清和薊縣打造特種自行車、地毯、絹花、黑豬肉、黑色農產品等特色農產品、輕工品和手工制品專業集群和基地,推動農民“有品種可選,有品質可依”的電商創業條件,建立以村鎮為點位的“電商領頭人”獎勵機制,依靠農村非正規組織關系,快速形成學習效益,促進電商創業集群的形成。
引導傳統企業“二次創業”
王金杰認為,“互聯網+”的本質是一場技術變革,通過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深入融合驅動技術-經濟范式的變革。
多年來,實體經濟是老工業城市天津的重要支撐,也是當前天津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的主要對象。專家認為,天津宜借力“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大勢,創造條件引導傳統企業“二次創業”,積蓄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要求,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是未來天津發展的定位之一。由此,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天津制造業的優勢支柱產業,應該在“互聯網+”背景下,首先試水“二次創業”。
一是技術和產品創新。宜鼓勵傳統企業將制造研發作為創新入口,用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為特征的通用技術,重構工業生產系統,形成個性化制造的生產體系,形成技術和產品的再次創新。
二是管理創新。應加快傳統企業內部的管理革新,借助互聯網條件下的協同、分享、合作、自組織和開放特性,形成企業平臺化管理、開放式創新研發和員工創客化經營等新組織模式,擴大企業創新創業的范圍,降低創新創業平均成本。
在此過程中,傳統企業應內部激活每一位員工、小微組織的創新創業活力,形成全新的創新生態圈,實現傳統企業的“二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