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遼寧,總會聯想到高爐、車間和工人家屬區;但今天的遼寧,正在脫下藍工裝,穿上白大褂。近兩年遼寧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新區卻異軍突起,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科技日報記者走進遼寧中小城市,看高新區如何帶一方經濟轉型求變。
撥云見日,高新區異軍突起
“發貨光榮,延誤可恥”——遼寧省盤錦市高新區的一座廠房外,懸掛著這樣的標語。海興科技公司的生產線忙得“冒煙”了。剛過去的“雙十一”,它網售了1800萬元的貨;主打的收納家具,全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
乍看普通的衣柜、鞋柜和奶瓶箱,卻是高科技產品,使用了特種材料。時尚的設計,外加當紅明星代言,這家新企業已成為國內同行業的翹楚。
在盤錦高新區里,有很多低調的行業老大。比如說,你手機的攝像頭很可能產自中藍電子。這家企業挖來韓國和國內頂尖專家和經理人,近幾年飛速躥升,行業占比。以它為核心的盤錦電子產業園,成為東北大的電子件生產基地。
盤錦高新區副主任謝愷說,它們這里的“小巨人”企業有十幾家。冬天的高新區依然忙碌,讓人聯想到深圳。盤錦高新區的產值增長,已經連年超過10%。
在錦州高新區和丹東高新區,科技日報記者參觀了幾個近年冒尖的龍頭企業,都不屬于東北傳統工業的強勢領域,打破了遼寧工業“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
在遼寧,小小的高新區,是引領創新的主力軍。高新區申請發明專利占全省的30%,高技術企業數量超全省的1/3,形成一批特色明顯的產業集群。在沈大自創區,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例,已經接近2/3。遼寧全省,高新區近幾年的經濟、科技指標都大大超出所在地區水準。
前三季度,遼寧高新區的GDP同比增長了8%,而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了10.8%。數字看似普通,但在東北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令人眼前一亮。
務求高新,政府嚴抓謀轉型
“遼寧發展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亟須科技創新提供新的動能。”遼寧省科技廳廳長于言良說,政府、企業和社會都希望遼寧的科技創新有好氛圍、好體制、好政策。
創新驅動發展是遼寧急迫的需要,高新區成為遼寧轉型升級的抓手。
2017年,遼寧開展“高新區建設年”,將高新區作為推動全省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和策源地,注重“高”和“新”的內涵,支持引進和培養高新技術企業、高水平研發機構,支持眾創空間和孵化器,發展各類科技金融產品。
“今年科技廳多次視察,督促我們引進真正的高新項目,充實內涵。”遼寧某市一位高新區基層官員說,“領導說,高新區不能搞成經濟開發區,不是蓋樓賣樓,而是要營造創新氛圍。”
于言良說,抓企業不能局限于大而重,要關注高且新,關注創新型中小微企業;要考慮項目和投資是否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遼寧今年出臺《關于加強市縣科技工作的指導意見》,考評各市科技工作,重點考核R&D投入、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技術市場登記合同成交額等指標。
《遼寧省高新區發展規劃(2017—2020)》,按年度分解了工作任務,對全省高新區實行動態管理,建立發展報告制度和退出機制,對15個省級以上高新區逐個實地調研指導。
遼寧省政府一方面以評促建,評估高新區發展績效,讓不合格的退出,增強高新區緊迫感;另一方面以升促建、支持幾個發展好的省級高新區晉升國家高新區,支持發展好的縣建設省級高新區,打造新經濟增長極。
遼寧省去年推出了“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力爭到2019年,高新企業總數較2016年翻番,質量得到較大提升。預計今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800家,按此速度,翻番目標不難實現。
引鳳還巢,留人才不拘一格
錦州高新區內,華為的云計算中心單獨占據一棟大樓。在大學科技園里,單是撥給一所大學的過敏病研究所的辦公區,就有7500平方米。省內外幾十家與大學相關的高新企業入駐,金屬、稀土材料,生物處理垃圾,新藥創制……遍布不同領域。
高新區內的一大片住宅,是配套的人才和專家公寓,而專家們許多并不常駐錦州。“我們并不指望人才都能全職在錦州工作,”錦州高新區副主任劉海成說,“我們的吸引力不可能跟北京、上海比。但是很多專家教授,尤其是錦州出去的人才,愿意一年在這里住幾個月,在錦州培養幾個學生來負責項目。我們就很滿意了。”
北京元澤基金的投資人劉忠,幾年前來到撫順高新區,牽頭打造了一個石化企業聯盟平臺。
撫順是中國早和大的石油煉化基地。近年來石化行業不景氣。劉忠早年在撫順石化廠工作,他看到了商機。
“撫順是大的石蠟生產基地,但1噸石蠟才賺50塊錢,大頭利潤被國外下游廠商賺走了。”劉忠建立的線上平臺以及配套倉儲,使得撫順的石蠟生產者得以拿回大頭利潤。平臺引進的多項石蠟深加工項目,延伸了撫順的石蠟產業鏈。
遼寧院所密布,但遼寧的科技人才“孔雀東南飛”,令遼寧人扼腕嘆息。如今,遼寧高新區試圖重聚遼寧的人才優勢。
“很多外面的專家來丹東,是因為他們就是丹東出去的。”丹東高新區經發局局長趙亞彤說,“我們用實在的優惠政策、靈活的機制,能夠將這些專家請回來工作。他們是很愿意的。”近兩年,丹東光是從中科院就請來多位專家,轉化了五個高品質的科技成果。
于言良說,前些年遼寧重視的是引人才、留人才,但對如何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缺乏研究。現在,遼寧高新區不僅引進創新型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研發團隊,而且實施更開放、活躍的人才政策,使人才擁有更多的自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