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天的楊浦區擁有近25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載體,有79家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以復旦創新走廊、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升級版、財大金融谷、上理工太赫茲產業園為代表的一廊、一圈、一谷、一園,以強勁的發展速度吸引了眾多創新創業者的目光,讓大象起舞有秀場,讓螞蟻雄兵有空間。
今天的楊浦區擁有近25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載體,有79家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以復旦創新走廊、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升級版、財大金融谷、上理工太赫茲產業園為代表的一廊、一圈、一谷、一園,以強勁的發展速度吸引了眾多創新創業者的目光,讓大象起舞有秀場,讓螞蟻雄兵有空間。目前,楊浦區已經有70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青年創業企業和“四新”企業,其中一部分已經成為“獨角獸”和“隱形冠軍”。
未來的楊浦區將如何做好創新創業工作?為了以實際行動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要求,由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楊浦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復旦大學資產經營公司、復旦發展研究院、復旦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同濟創新創業控股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楊浦區科委共同承辦的上海楊浦創新創業論壇,日前在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舉辦。
兩所名校的率先改革
近年來,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在雙創推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今,位于楊浦區的復旦創新走廊已匯聚千余家企業。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在致辭中介紹說,近年來,復旦大學一直和楊浦區保持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圍繞三區聯動、三城融合這一主線,走出了產學研深度合作、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過去,復旦大學成果強調原始創新、源頭創新、原理創新,跟企業對接的能力差,與資本對接的意愿弱。在改革探索中,復旦大學著力破解“前孵化”問題。如今效果已經顯現,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介紹說,2016年,復旦大學簽訂的戰略許可合同金額達到5.46億元,同比增長44倍。
同濟大學與楊浦區聯合推動的環同濟知識經濟圈2016年的產值已經達到327億元,開創了中國三區融合、校地合作模式的典范。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這樣解釋自己對高校雙創工作的理解: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高地和創新資源集中地,理應成為社會創新引擎。
如今,同濟大學已經完成了全校創新創業體系的建設,全面建立了學時、學分、學程、學歷等4個方面的改革;今年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9月迎來首批學生。未來,將努力實現100%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50%學生完成創新創業項目實踐任務,10%學生完成專業、輔修學習和創辦優質創業企業的目標。
創新趨勢從草原回到大都市
“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的核心思想是‘創新’。目前,世界創新的發展趨勢已經從草原回到了大都市。在這5年期間,所有硅谷的大公司都在紐約城市里面設立新的研究中心,大都市成為創新重要的核心區。”談起未來的雙創發展趨勢,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激情澎湃。在他看來,上海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大城市將是中國的未來,楊浦模式是中國的未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創新競爭力將代表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創新競爭力。
吳志強介紹說,明年,同濟大學將舉行全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特等獎可能有100萬元的創業啟動獎金。同濟大學特別希望和政府、大學、產業園區一起決策,也希望有很多的“獨角獸”在楊浦區誕生。
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學院
在論壇上,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宗明、楊浦區委書記李躍旗共同為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揭牌。
復旦大學原副校長、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馮曉源告訴記者:“現在高校的教育給學生賦予了很多創業的基因,但缺乏的是如何將創業者的能力繼續提升;而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的目標就是要把創業者培養成企業家,要完全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致力把創新創業學院打造成一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互聯互通平臺。”
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寄托了楊浦人對未來雙創工作的夢想。人才、政策、技術、金融、市場五大要素的結合,必將讓楊浦區的雙創工作迸發出全新的火花,燃起更加奪目的創新火焰。
(責任編輯:羅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