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將得到哪些“政策紅利”?
在中國,事業單位的人才和技術資源優勢十分明顯。但是,他們可以到企業參與項目嗎?參與項目,他們可以領取項目報酬、獎勵嗎?他們能夠在職創辦企業嗎?
這些疑問,在人社部前不久出臺的《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事實上,近年來中央為釋放人才創新創業的活力已經出臺多項措施,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本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破除制約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創業活力。
誰有創業資格?怎么創新創業?
《指導意見》雖是面向所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但主要針對的群體,還是高校、科研院所這兩類專業技術人員集中的單位,如教授、研究員等。當然,其他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如果符合不同創新創業方式的要求,也可向本單位提出申請。
今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將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創新創業、實現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
采取掛職、參與項目合作、兼職等方式,但是所到企業應與事業單位業務領域相近;
在職創辦企業,但創業項目須與本人在事業單位所從事專業相關;
離崗創業,要求離崗帶著科研項目和成果創辦科技型企業或者到企業開展創新工作。
而且,三種創新創業方式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流轉到相關企業,與原單位解除聘用合同。
對此,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規定既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又避免一哄而起、“一窩蜂”式的離崗潮,防止對事業單位正常開展工作造成影響。
與此同時,《指導意見》還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設置創新型崗位,而這些特設崗位不受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限制,可實行靈活、彈性的工作時間,并且規定創新崗位工作人員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
“通過特設崗位,可以讓事業單位里人才的潛力釋放出來,不再只是捆綁在單位,讓他們有時間且有動力去轉化科研成果。”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陳天祥說。
值得注意的是,事業單位所屬企業包括獨資企業或控股企業,都不在掛職、參與項目合作、兼職、離崗創業的范圍內。
“這主要是與中央有關‘逐步實現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與下屬公司剝離,原則上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不再新辦企業’的規定精神相一致,也是與事業單位改革事企分開的目標相一致。”有關負責人解釋,“同時也是為避免出現規避國家收入分配政策規定的行為。”
“吃螃蟹”的效果如何?
“當我看到河北省出臺支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文件時,我就向單位提交了申請,算是河北‘吃螃蟹’的人了。”2016年3月,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監測室原主任耿煒申請離崗創業的報告得到了單位批準,成為河北科技人員離崗創業人。
從事環境監測技術及管理工作25年,耿煒在環境監測儀器儀表選型、設計、適用性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深知環境監測工作的痛點和難點。自2014年起,耿煒利用業余時間,開展遠程質量控制技術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多篇論文、獲批多項專利,但一直苦于無法將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轉化為有效的監測工具。隨著河北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政策的出臺,耿煒2016年進入企業就職,擔任鴻海環保總工程師。在耿煒的帶領下,鴻海環保自主研發了水質在線監測遠程質控系統,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并已將成果轉化為適用產品,至今已有40多個站點現場應用,效果良好。
“國家政策給我離崗創業這樣一根‘保險繩’,讓我沒了后顧之憂,能夠大膽往前闖。”談及離崗創業,耿煒感觸良多,“我發自內心感謝原單位支持我創業,讓我有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把技術轉化成有效的監測工具,這讓我感覺更能實現自我價值。”
如耿煒一般,限于政策和環境條件而無法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人才,在事業單位里還有很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說:“我國有幾千萬事業單位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超過半數以上在事業單位,釋放他們的潛能,將極大推動中國的創新創業發展。”
因此,《指導意見》的出臺,得到了廣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歡迎。以河北為例,全省目前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共493人,其中,自主創辦或入股創辦科技型企業448人、到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45人。
各地在《指導意見》出臺前后,也因地制宜制定了相應的支持政策。江蘇出臺《全民創業行動計劃(2017—2020年)》,鼓勵和支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攜帶科技成果在職創業、離崗創業,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人事管理、薪酬激勵、科技成果轉化、創業股權激勵等政策,并明確每年支持科研人員創業不少于1000人,鼓勵各地將個人貸款高額度提高到不低于30萬元;浙江在養老保險問題上給用人單位和個人更多的選擇權,離崗人員在離崗創業創新期間,只要不重復參保,既可繼續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險,也可選擇在企業所在地參加企業社會保險……
服務和管理如何跟上?
面對政策支持,也許有人仍有疑問:專業技術人員創業創新有沒有約束、享受哪些權益?會不會造成事業單位運行上的困難?對此,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和人事專家給出了解讀。
一個現實矛盾是,事業單位不少專業技術人員同時也是黨員領導干部,這與黨員領導干部不準經商辦企業的相關規定是否沖突?
“對黨員干部或黨員領導干部,應按照黨員領導干部不準經商辦企業的相關規定執行。”有關負責人解釋,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時,規定專業技術崗位兼任領導職務的人員,需先辭去領導職務,才能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如陜西明確規定,擔任單位及其內設機構領導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辭去領導職務后,可以專業技術人員身份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允許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掛職或參與項目或在職創辦企業,會不會影響其在本單位的工作?
實際上,掛職或參與項目在事業單位中較為普遍,在職創辦企業的新規定則頗受關注。按照規定,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辦企業需提出書面申請,并經單位同意,單位應將其在職創辦企業情況在單位內部公示。同時,專業技術人員還得保證履行本單位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
“以高校教師為例,如果想在職創辦企業,得先向學校申請,學校評估其在職創辦企業不會對教學工作有大的影響,才可能同意。”陳天祥說,“同時,因為仍然在崗,教師還得首先完成好教學任務。”
離崗創業的有關規定,則是《指導意見》另一大看點,且很有可能會成為多數有創業想法專業技術人員的選擇。
離崗創業期間,耿煒依法繼續在原單位河北環境檢測中心參加社會保險,工資、醫療等待遇不變,單位為其保留3年人事關系。這一期間,他既可與原單位解除聘用合同,也可提前回到原單位。
而對于原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必然會帶來崗位空缺。“按照新政策,可調整他人來完成空缺的崗位職責,也可根據規定聘用新人填補空缺。”有關負責人解釋,“當然,如果離崗創業人員返回了,可能會造成人員數多于崗位數,可以暫時突破崗位總量聘用,再逐步消化。”浙江就規定,離崗人員所聘崗位不占原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
另外,創業項目涉及事業單位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的權益分配問題,也是很多創業專業技術人員將要面臨的實際問題。專家表示,《指導意見》僅作出了原則性規定,即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相關企業可訂立協議,明確權益分配等內容,但協議的訂立直接影響到三方的權益,需要各地根據實際出臺科學有效的操作細則。
“新政策將積極推動以前關在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轉化出來,但地方的配套措施也非常重要。”吳江表示,要真正打破機制藩籬,還須繼續深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將釋放人才潛能的政策紅利真正落到實處。